新手爸媽在逗玩新生兒時,發現自己的小孩頭好像一直往某一側偏,甚至小臉蛋好像兩邊不對稱,如有任何疑慮,建議家長應請醫師進一步評估孩童是否患有「先天肌肉性斜頸」。
兒童復健科時常有孩童家長因為孩童的頭總是歪向一邊而來到門診求助。小兒斜頸的原因有很多種,如胸鎖乳突肌纖維化所造成的肌肉性斜頸、斜視引起續發姿勢性斜頸、骨骼性斜頸、神經性不正常肌肉張力導致斜頸等,其中,以肌肉性斜頸最常見。
先天肌肉性斜頸問題的發生率從0.3~2%都有文獻報告[1],男女性別與左右側肌肉罹患率約略相當。至於造成這個疾病的致病因有多種說法,包括胎位不正、產道受傷、遺傳、感染、或腔室症候群等,到目前為止沒有定論。 臨床上可觀察到的症狀有頭部傾斜向病灶側,頸部旋轉角度受限(頸部轉向病灶側的角度受限,因此會表現往健側旋轉),兩側的顏面肌肉不對稱,可觸摸到頸部腫塊。而這些臨床表現主要是由單側胸鎖乳突肌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SCM) 纖維化與攣縮所造成的。這些症狀若持續下去甚至可能對顏面及脊柱發育造成不良影響。
兒童斜頸診斷
- 理學檢察:醫師可以觸診方式檢查胸鎖乳突肌是否有張力較強或局部腫塊。
- 以超音波掃描胸鎖乳突肌是否有纖維化及其纖維化程度,根據超音波觀察結果,可將胸鎖乳突肌纖維化程度分成四型 [2]。
- 必要時使用X光排除骨骼性問題。
復健科醫師會依超音波檢查結果與臨床症狀訂定治療計劃,通常第一型及第二型斜頸,早期復健治療有良好療效,並且建議每三個月至半年以超音波影像追蹤孩童頸部纖維化程度是否改善、變小或是轉型。 另外,許多研究指出,部分患有先天肌肉性斜頸的孩童在同側髖關節有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可能關聯,因此提醒家長發現斜頸時,讓您的兒童復健科醫師也檢查髖關節的發育狀況。
兒童斜頸治療
在醫院的治療方面,復健科醫師及治療師會教導家長居家復健手法(被動牽拉伸展與主動動作訓練)及姿勢擺位治療之外,對於肌肉性斜頸孩童,會加上局部超音波治療,以深層熱效應促進肌肉纖維化位置軟化,進而幫助後續復健運動。另外,亦會給予頸部按摩治療 ,放鬆張力過高及纖維化之肌肉組織。
斜頸症居家復健手法
被動牽拉運動:躺姿牽拉包含兩個治療步驟,以左側斜頸兒童為例(頭部傾斜向左側、轉向右側),第一個步驟的牽拉方向為右耳靠近右肩,過程中需將孩童的左側肩膀固定好,以避免代償性動作產生; 第二個步驟的運動方向為頭轉向左側,需固定好孩童右側肩膀平貼床檯面,轉向時盡量讓左耳貼近左側床檯面。而抱姿牽拉,攜抱時家長一手固定孩子左手手臂及肩膀(斜頸患側),一手將孩子的頭側傾向右側(孩童右側耳朵靠近右邊肩膀),將孩子左側斜頸側拉開。建議每次牽拉伸展 5-10 分鐘,一天 3-4 回。
主動動作誘發訓練:當孩童3至4個月大頭頸部力氣較足夠後,可利用玩具誘發對側肌肉用力(以左側斜頸兒童為例,主動轉頭至左側或側傾至右側),讓寶寶主動做出矯正斜頸之動作,訓練對側肌肉使用,改善兩側肌肉平衡。
正確姿勢擺位訓練:由復健科醫師或治療師衛教正確擺位,原則上是讓矯正姿勢與疾病限制方向相反,因此需要轉向患側方向,側傾至好側方向。
例如:抱姿時以餵乳為例擺位注意患側在下,運用媽媽手臂撐開孩子頸部患側胸鎖乳突肌。 孩子睡覺時擺位盡量維持正中姿勢,可利用毛巾捲,將孩子的臉轉向斜頸側,頭後側毛巾捲要大捲一些,毛巾長度需足以支撐到孩子軀幹,避免孩子頭又輕易轉向健側。
然而,臨床上仍然有許多家長會擔心做錯頸部的治療方向,因此在門診會建議家長可以掌握讓矯正姿勢與疾病限制方向相反的「轉壞傾好」原則,或者,如果實在分不清楚哪邊是患側,雙側頸部的胸鎖乳突肌都交替做主被動伸展即可,這樣總比一直持續都做錯邊還來得有幫助。
資料來源:https://user149232.psee.io/3r2ndx
Reference:
1. Kaplan, S. L., Coulter, C., & Fetters, L. (2013). Physical Therapy Management of 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 An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FROM THE SECTION ON PEDIATRICS OF THE AMERICAN PHYSICAL THERAPY ASSOCIATION. Pediatric Physical Therapy, 25 (4), 348-394.
2. Hsu, T. C., Wang, C. L., Wong, M. K., Hsu, K. H., Tang, F. T., & Chen, H. T. (1999). Correlation of clinical and ultrasonographic features in 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 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80 (6), 637-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