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後可能面對的毛病 肩膀關節卡卡舉不起來 /健康醫療網

許多人到了50歲,便開始肩膀怪怪的,有時候會痛、有時候卡卡的活動不順暢,嚴重一點的甚至手無法舉起,這種五十肩稱「冰凍肩」或「肩關節囊攣縮」。其真實的學名應該是「粘連性肩關節囊炎」。關節裡面因發炎、沾黏、變硬,不再順利滑動。使得手因此無法順利抬起,無法做某些動作。

肩膀活動受限疼痛 可能罹患五十肩
可能會出現的症狀有,睡覺壓到肩膀會痛;睡覺時因為肩膀太久沒動會疼痛,甚至痛醒;天氣冷的時候肩膀會比較不舒服;穿脫 T 恤之類需要大角度活動肩膀的動作時會很痛;女性穿脫內衣時,肩膀活動會有困難;手抬不起來,向前向上舉無法180度貼在耳朵上。

肩關節活動角度卡住是因為關節囊裡出問題造成的,通常肩關節活動受限的程度依序會是外轉、外展、內轉。蔡育霖醫師解釋,前三個月的第一階段疼痛期,主要症狀是疼痛,很容易被診斷成其他問題,例如肩峰下滑囊被夾之類。但是第一階段快結束時,活動角度受限的問題開始浮出,變得比較好診斷。三至六個月的第二階段稱為僵硬期,疼痛減緩,主要變成活動角度卡住。到了第三階段的恢復期,冰凍肩逐漸解凍,活動角度慢慢變大。

受傷未及時治癒 恐將提早引發五十肩
哪些原因使得五十肩提早發生?先天結構不良(鉤狀肩峰),容易引起夾擠症候群,肩部長期疼痛,會讓肩部活動度下降,引發五十肩。或外傷引起,如直接撞壞關節,發炎沾黏;或以石膏固定太久,拆除後發現五十肩;或受傷當下並未妥善治療,使肩部活動軌道歪掉,增加耗損度,日子久了便出現。

其他如:先天性全身疾病、營養不良、貧血,都是五十肩的高危險群。或是太瘦的人,肩部沒有肉,肌肉是身體穩定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特別是肩部活動度大,每次移動都需要肌肉帶動關節活動。

治療皆需搭配復健運動 效果更佳
通常復健治療有關節囊伸展等徒手治療、肩胛骨復位手法,亦可考慮局部或全身麻醉後的鬆動術;蔡育霖醫師也提到,鐘擺、爬牆運動、電療,最好能搭配深層熱療效果較佳。有皆患者需要於關節內注射類固醇,可減輕疼痛、失能,配合物理治療效果更佳,有時需施打4至9次才有效;或是注射玻尿酸可增加外轉幅度。保守治療12個月後若無效,則需考慮關節鏡等手術或神經增生療法。

資料來源: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9391